創意思考的十三種途徑

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,但是創意真的能夠學習嗎?原本比較沒創意的大腦,能透過某種開發管道,慢慢變得有創意嗎?

學任何事都需要動手

無論是到學校上課或為企業進行教育訓練,我們所設計的課程不但要動口,還要經常動手。每次上課的學員都像是在打仗,為了爭取獲勝榮耀,幾乎要絞盡腦汁用上所有能力才有可能過關。曾有一位同學開心的問我,「這些創意課實在太好玩了!這些課程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?是不是有什麼原理在背後?」

原理其實很簡單,我相信要學一件事,絕對不能只靠腦而不動手。亞里斯多德曾說過:「我們先學才會做,而我們從做中學習。」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「做事」的行為,才是真正的學習。對我來說,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麼,學員到底學會了什麼才更為重要。我重視問題解答過程,強調解決的方法而非最後結果。這種以過程為學習的模式,我稱之為「提升式體驗學習(UPEL,UP Experiential Learning)」。簡單的說,UPEL的概念就是設計讓學員從經驗中學習,或是說從「做中學」。

體驗學習理論雖然很早就被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.杜威(John Dewey)、德國心理學家庫爾特.勒溫(Kurt Zadek Lewin)和法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尚.皮亞傑(Jean Piaget)等人提出。但是真正歸納、總結、並提出一套完整的架構則是美國教育理論家大衛.庫伯(David A. Kolb),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熟悉的體驗學習理論(experiential learning)。這套理論已經很完備,應用在教學設計上非常有助於提升學習效果,但是關鍵在於許多高階課程的「劇本」太難寫。從二○○五年起,我的研究團隊開始將這項理論落實在研究所、在職專班、企業教育訓練上,加入更多「正面積極」的思維模式而成為「提升式體驗學習」(這是EL前加了UP的緣故)。

我們用戲劇表演學到的經驗,在課堂上替每一位學員設計表演舞台。摒棄一對多的演講模式,讓學員在課堂這個虛擬的空間中,進行課程內容模擬操作。按照實際需求,每一種課程裡面最多有高達80%的動手時間在裡面。根據課後問卷顯示,動手實做課程跟演講型態課程相比,學習成效平均提高了至少12%。

提升式體驗學習(UPEL)效果比傳統訓練好的原因,在於它的訓練基礎並非依靠記憶,而是仰賴學習者的實際體驗。我在課程中增加「把概念運用在事件上」的實作方式,就是要幫助學習者腦裡的假設與假想具體化,我也叫這步驟是「實務演練」。按照腳本編排訓練方式,直接讓學習者下場參與模擬,當演練完之後,學習者對原先的學習概念將不會再是腦裡的想像。因為學習者實際經歷、體驗過,知道它的難易度與解決關鍵在哪裡,這就是我們提升式體驗學習(UP-EL)與其他學習方式的最大差異。

那麼學習創意呢?原理也是大同小異的。在這本書裡面,我們設計的方式並非僅僅「用眼」看這本書,更希望讀者能「動手」在看完後按照每章後面的方法練習一下。實做才是學習創意的開始,這一點都沒辦法偷吃步。

不過在練習創意之前,我希望讀者們將腳步放慢一點。就像蓋房子一樣,要先打好地基,等水泥乾了才能往上面繼續蓋。而還沒學過創意課的讀者,可能還不會攪拌水泥呢!所以請別一下子就翻到第四章以後去了。

我認為要學好創意,必經之路是心態上、知識上、能力上的三階段改造。前三章的改變、轉化、自覺正是給各位打地基用,這三章有助於心態上的改造,請務必先讀這些章節。我說改造而非改變,是因為這並不是要洗各位的腦,而是從各位已知的基礎向上堆砌、升級。就好比替讀者們的大腦換顆CPU、加兩條記憶體再把硬碟容量加大一樣,你會覺得輕鬆,可是你還是你。〈改變〉是必要的,因為世界不斷在改變。我演講中常提到,每個人都想有所改變,但是卻希望不改變現況就能改變自己,可惜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。

從我來看,這十三種創意思考途徑分別是:

改變、轉化、自覺、混亂、溝通、分解、創造、意外、品牌、簡單、故事、行動、文化。
「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,活出不一樣的自己」,如果不改變,就等著被淘汰吧。
是一種魔力,〈轉化〉是一種洞察事物的方法。
俗話說「思想決定行動,行動決定習慣,習慣決定品德,品德決定命運」,一個有〈自覺〉的人,他的行為體現出他的人格,他的人格也反映在行為之上。
〈混亂〉與出錯經常產生創意,適時的將錯誤轉化為獨特見解,就是好的創意。
〈溝通〉談到是如何將腦裡想的事有效率傳遞給對方,為了讓傳遞被接受,傳遞者要多下點功夫。
〈分解〉是最多人創新的方式,包括知名的上市櫃公司,都利用這巧妙的手法快速生成創意。分解能把別人的流程或功能拆解成小塊,再拿一些運用在自己身上的,只要多下功夫觀察,你會發現這一招非常好用。

〈組合〉是很有趣的一章,除了分享幾個有趣的組合應用案例外,大家一定要把書中SQTIC這套思考工具學起來,當你實在擠不出想法時,這工具能幫你度過難關。

〈意外〉是在講一個概念:每次的出錯是給自己一個跳出框架的機會,決定要不要跳出去,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想法。因此把握每次出錯,用正面積極的態度處理,你可以當作又是一次「出錯」,也可以把這次看成是「機會」。

我自己覺得〈品牌〉沒這麼複雜,好品牌應該是用實際行動展現,而非僅靠炫麗的外觀。
要讓創意變〈簡單〉,要從簡單中發展創意,有九個重要元素:時間、組織化、感動、強化功能、捨去、感染、明確的理由、差異化以及安全感。交錯、選擇性運用這九種元素與法則,可找出將複雜事物發展濃縮成簡單的方式。
〈文化〉是一把兩面刃,好好運用它,你就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。但是一旦用上了,同時會肩負文化所帶來的壓力。站在文化之前,你無法嘴上說一套實際做另一套,文化講求的誠信基準比什麼都高。一旦做出「背信」的事,消費者的懲罰會快得讓你措手不及。很多人會擔心文化會太死板、落伍,其實文化是不斷演進與變化的,會落伍的通常只有營運者的思維而已。創新本來就是打破規則,打破規則在外人眼中是有點離經叛道,創意者要學會忍受這些眼光。但問題並不是大家害怕承受眼光,而是多數人根本不願意去打破規則!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慢慢培養出〈行動〉,只要從今天起,不要總是把自己與其他人相比,先超越自己就是大贏家。一天走一步,最後總是會有所改變的。

任何好的行銷都免不了要用上〈故事〉,但是真正好的行銷,並非創造故事,而是找到故事後「小題大作」。

‪一句話‬‪惹怒平面設計師‬

禮拜一的早晨,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辛勤地工作,
學業有專精,術業有專攻,大家想知道設計師的秘密日常嗎?
周圍有設計業的朋友,會說可以幫我隨便設計一個LOGO嗎?
OS: 一個LOGO的成形需要比例,需要切割,需要色彩計畫,隨便設計,我想只能給大便了。

或許常常更會聽到,您先設計幾款來給我看看,就像無中生有的咒語,
「沒關係您先設計,資料我再補」,換個情況來看看,
OS: 和廚師說今晚要煮牛肉湯,啊! 沒有牛肉了,沒關係您先煮,等買回來牛肉,再丟下去就好了,…是好個鬼嗎? 還是備齊6、7成以上資料,才可以開始執行方向吧!

ㄟ,設計不就是幾個圈圈,幾朵花,湊在一起,就是海報了嗎? 這樣也要八千,
OS: 看醫生時,會請問醫生說,醫藥費能算便宜些嗎? 找律師處理官司時,會請律師拿出不同離婚版本,供客人挑選嗎? 想要便宜的話,的確自己理頭髮,自己拔牙齒,自己塗鴉會便宜許多?

搏君一笑,演員真的很出色演繹出設計業的酸甜苦辣哩!80429b93-9184-4264-b66f-54620f8b30b6

這麼可愛叫人如何是好!害羞的角落生物すみっコぐらし

1

不久前當Line推出《すみっコぐらし》貼圖時,許多人還不知道這群胖胖、消極的生物究竟是什麼,但隨著這組貼圖與周邊商品的大受好評,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些可愛到令人崩潰的「角落生物」,今天妞編輯便要推波助瀾,介紹這些害羞的小傢伙們給妞妞們認識,你準備好了嗎?

2

繼「懶懶熊」和「深情馬戲團」(又稱憂傷馬戲團、多愁善感馬戲團)後,San-X又推出這組「すみっコぐらし」來讓喜歡萌物的少女尖叫啦!只是目前台灣還沒有官方的正式翻譯名稱,因此先暫譯作「角落生物」,也有人叫他們「角落玩偶」、「角落公仔」

3.560

從左到右為:白熊、企鵝(?)、豬排、貓、珍珠、雜草。一起來看看牠們的角色設定吧!(少女們請撐住!不能被擊潰啊!)

 

白熊:一隻白色、胖胖且害羞的熊,因為覺得北方真的太冷了,毅然決然決定逃往南方,喜歡喝熱熱的茶,常常帶著一塊方巾,那是他的行李。

 

企鵝(?):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……只記得以前頭上好像有個蓋子(所以你其實是河童吧?),但因為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東西,所以對自己很沒自信。

 

豬排:吃完炸豬排的時候,盤子裡總會有些外層麵皮被剩下,因為太油了,所以人們不會吃光,這個角色便是這些剩餘炸粉的組合物,全身上下只有1%的豬肉,也就是他的鼻子部位,因為是被剩下來的,所以也對自己很沒自信。

 

:害羞的貓咪,喜歡躲在角落。

 

珍珠:喝珍珠奶茶時,總會有幾顆珍珠(粉圓)到最後沒被吸到對吧?它們便是這樣的存在,口頭禪是:「啊~做不下去了啦~」,是群懶散且消極的傢伙們。

 

雜草:設定中唯一積極的角色,夢想是成為花,很積極地在過日子。

7.560

 

其實一開始San-X會設定這群害羞的生物,是因為他們發現,不少日本人都很喜歡「角落」,這群生物代表了日本人謙虛、不張揚的個性本質,而只有角落才能讓他們感到冷靜、安心。

4

他們常常疊在一起,是因為角落只有一個,只好以疊羅漢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角落啊啊啊!(妞編輯已被擊潰)有時候還會排隊共享一個角落,好讓自己有安全感,但又不知道對方會「用」多久,索性疊在一起。所以常常看到他們擠在同個地方,就是因為這是他們的生存方式!

6

官網上還公布了讀者投稿票選喜歡的角落前三名,第三名是教室與會議室的角落,第二名為食物的角落,好比說吐司邊等等;而第一名則是電車的角落。

5

而這群膽小害羞、喜歡角落的「すみっコぐらし」,還包括了灰塵蝸牛,但其實蝸牛也不是蝸牛,只是戴了殼的蛞蝓,至於原因,大概是因為這樣比較有安全感吧。(給我打起精神來啊!)

 

 

越來越廣受人知的他們,不曉得會不會被自己的高人氣嚇得瑟縮在角落呢?雖然每次看到他們消極的模樣就好想幫他們加油打氣一番,但又覺得好像能體會他們喜歡角落的原因呢!

轉貼網址: http://www.niusnews.com/index.php/main/view/13654 © 妞新聞 www.niusnews.com

二千元的網站?

二千元的網站?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…/20160614/885779/

網站最初的目的,就是讓目標客群,需要與想要的人可以找得到資訊,一個網站的成立,需要考量到使用者的方便、耐久使用,與能適應不同裝置的介面。

在短暫的新聞熱潮背後,能不能長久的發展,也是網站生存壽命的考驗,唯一不同的是客戶提供了所有架設網站需要的元素,網站內容文案,甚至是網站圖片,且無二話地毫不修改潤飾,或許也是架設網站工程師的好客戶;在極簡陋與精緻的兩端,做到最好與極反差,也許都會有市場的存在。

因為不瞭解,所以需要他人的所學協助,一如老闆經年累月的專業修車技術,網站架設與介面設計也是付出的專業,期許臺灣各行各業培養出來的技術都能受到同等的信任。

同場加映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JF9B0fW2Zg
http://www.carce.cc/goodcar#img3